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 摘选
1.1 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这一术语是 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 Peter Karpovich提出,世界卫生组织于1969年正式采用这一术语[1]。中国专家组将运动处方定义为由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处方对象的基 本健康信息、体力活动水平、医学检查与诊断、运动风 险筛查[26] 、运动测试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和规定 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周运动总量、进阶以及注意事项,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案。
1.2 运动处方体现了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
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是指在治疗方案设计和选择时,以治疗后的功能为导向,追求组织损伤最小化、治疗效果最大化、生物力学最合理、组织愈合最理想、治疗耗时最短、康复过程最快,以使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为目标[2]。运动处方技术调整或提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关节柔韧性、核心稳定性等,改善和恢复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保持和提升常人的运动功能;运动处方不仅重视运动各要素的数量,更注重运动质量和运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运动、主动健康、提升整体功能的优势,实现“运动处方功能化”。
1.3 运动处方适用范围
运动处方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围手术期人群、慢病风险人群和健康人群[3,4]。慢性疾病人群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人群;运动损伤和围手术期人群包括运动系统各种慢/急性损伤和因手术需要卧床、制动等减少活动的人群。
1.4 运动处方的制定
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至上的整体 观,需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面提升运动能力,以最大获益为切入点;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以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为宗旨。
制定处方基本流程包括询问疾病史和运动史、体格检查、运动 能力测试、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检查、运动损伤风险评 估、综合诊断、病因分析、确定目标、制定处方、说明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重点关注疾 病和损伤的恢复情况、身体结构与功能改善情况、活动 水平、是否坚持规律运动,是否出现运动损伤等,及时对运动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5 运动处方的制定者
医疗运动处方制定者需要依据处方对象的健康信息、基础运动状态、运动测试、医学检查与诊断等结果,以临床医学思维模式,兼顾治疗疾病和保持运动能力,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制定者须为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运动处方制定者按照运动处方的原则和内容,结合处方对象的运动习惯,判断是否存在运动风险,确定运动目标,分类分阶段制定处方,鼓励和指导处方对象训练,监控运动计划的执行,评估训练效果;收集处方对象的反馈并比较,预防可能发生的运动风险。根据处方对象的身体机能状态,可分适应期、提高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设计运动处方。
[1] Tipton C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antiquity of exercise,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health. World Rev Nutr Diet,2008,98:198-245.
[2] 陈世益,李国平,敖英芳等. 功能至上、早期康复与重返运动是骨科运动医学的灵魂.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339-340.
[3] 朱为模. 运动处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体育科研,2020,41:18.
[4] 王正珍.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体育学研究,2021,35:10.
注:本文摘自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3年1月第42卷第1期 Chin J Sports Med,Jan. 2023,Vol.42,No.1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 - 中国知网 (cnki.net)